欢迎光临全国ISO体系认证网
值得信赖的企业ISO认证招投标必备全国34个省市均可办理
全国咨询热线:199-3586-9001
当前位置:首页>>认证知识

新疆审核过程中如何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变革

时间:2025-05-12 17:18:27 点击:3886次

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审核过程的角度谈谈如何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

一、审核实施的关注点

在审核过程中,审核组要引导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发展,并有计划地实施质量管理变革。通过现场审核收集的有关信息,主要从以下几个部门的审核着手:领导层、业务运行部门(设计、生产、采购、检验)、资源归口管理等部门。

(一)领导层

在审核领导层时,应关注管理层对企业的以下工作是否关注:质量管理在业务活动中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业务管理难点、未来业务活动中质量管理能力设计、质量管理模式设计、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对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必要性交流,包括领导层如何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数字化进度信息,以便对顾客进度、质量信息等及时提供有关的数字化信息;如何满足顾客信息系统中要求企业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有关内容的需求,特别是顾客对于当前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产品数据包提供的需求;在资源支持方面(基础设施、网络设施、工具软件方面)有哪些考虑,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使用投入的成本和产品研制投入成本之间是否平衡等。

(二)业务运行部门

产品实现过程中,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包括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与外部联系比较多的部门是采购部门,检验部门是产品质量信息数据产生的主要部门。在上述业务部门审核时,可关注以下内容:

1. 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审核中应关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应用场景的建模、仿真,以及对产品构造设计的建模、产品功能、效能模型、故障效应模式、故障仿真、故障传递效应模型等建立的情况;产品实现过程中仿真工具的应用情况,有哪些新的仿真工具支持有关活动的实施;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将知识固化为设计过程的资产集,特别是产品标准化、设计管理标准化以及产品实现策划中共性管理过程的提炼情况。

设计部门需要编写的文件资料比较多,如果要快速地形成与产品管理特征一致的各类计划与报告(通用规范),提高管理效益或效率,就需要按照过程方法,对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含形成的数据包)、活动准则、资源配置(IT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有关资源)、过程有关的子过程网络图等进行显性化或表单化管理,以便形成部门管理者、上级领导需要关注的数据。

2. 生产部门

对于产品复杂度高、品种规格较多的单位来说,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与追踪、进度调度与进程显示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生产进度直接影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协同性,生产部门的产能直接影响顾客的产能,进而影响到企业能够从顾客获得的市场份额。如果靠人工或原始手段管理,人力成本高、信息查询困难、产品质量信息数据海量,不利于统计分析,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势在必行。另外,工艺路线、现场布局的合理性会给产品的生产周期带来直接影响,生产进度计划的安排需要应用到统计技术、统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何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前发现进度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在审核过程中,应关注生产部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落实战略目标、生产总体规划的证据;战略规划中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及生产能力实际达成情况;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工具软件的配置情况;产品标识和跟踪、产品进度显示的直观性及可读性。审核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或随机抽查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有关管理者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

3. 采购部门、检验部门

企业的产能受其供应商的约束比较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设计、生产、检验部门等也需要实时了解供应商有关物资的进度信息、供货物资的质量状态、供货物资库存数量及盘存等活动,还有涉及元器件、原材料、配套件有关信息的管理,以及供应商信息数据、与供应商之间的经济往来、合同履约情况等有关数据。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跟踪及协同管理,特别是有的企业会提出“零库存”“零等待”等理念,需要与供方密切配合,或者纳入企业的产能匹配性设计中。

检验过程中,产品型号规格、数量、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数据比较多,很多情况下,需要应用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的趋势、产品质量状态实施统计分析,以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交付产品质量一致性,特别是产品质量信息数据结果与设计过程、生产过程的调整或改进息息相关,因此,应关注检验过程的速度、效率以及检验方法的标准化、计量设备测量系统的规范化等工作,同时也要关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性等内容。

4. 资源归口管理部门

一般企业都设置有条件保障部门或者信息化部门,在资源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时,应结合产品设计、生产、检验、供应商管理等过程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使用需要,关注资源管理部门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识别情况,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的可能性开展了哪些调查研究工作,或者是仿真或信息技术管理资源配置的论证活动;如何满足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所需的资源需求,资源能力现状分析和配置规划的证据;如何与业务运行主体部门配合或协调,建立了什么样的协同机制收集、整理、实现业务管理活动;投入的资金资源及效果;对现有信息系统如何实施维护管理和改进配置等。

审核员可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予以追踪,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理念和方法,实施质量管理变革,利用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推动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检测,利用管理平台工具实现复杂、繁重业务的管理,促进企业业务再造和管理再造。

二、数字化管理实现的思路

GB/T 19001-2016标准提出以过程方法为主导模式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整体绩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GB/T 19004-2020标准第8章节提出,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包括外部过程,作为系统加以管理,以增强过程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性,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将过程网络、顺序和相互作用可视化以理解每一个过程的作用。为达到更高绩效等级,应以组织的方针、战略和目标为出发点,对过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持续改进。这里强调过程的持续改进和相互作用的持续改进,说明过程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因为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对实体企业来说,业务流程体系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有系统方法或思维模式来理解、设计、实施、改进,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相对独立管理的过程,或者用系统的架构模式来进行描述。

当前,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由于各类数字化平台工具软件比较昂贵,导致各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早在2000年开始,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启了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但存在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等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信息系统采集了大量基础数据,但是并没有实现数据应用,更别说实现数字产业化功能。

质量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数字化评价推进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现需要的成本代价高,有的企业业务量小,需求不明显;二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业务活动中设置控制点,其中将控制要素融入业务活动中是一个难题,需要企业人员熟悉标准要求及业务需求;三是信息化部门不熟悉业务活动,熟悉业务的人没有精力关注数字化工具软件的发展趋势,未能论证信息管理信息化技术实现的可行性等。

在审核活动中,审核员需要将过程方法、过程资源配置规划引入信息技术或系统中,通过实施审核,借助GB/T 19001标准的过程方法推动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加快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跃升,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5年第1期

企业分站: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更多分站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993586900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99-3586-9001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