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全国ISO体系认证网
值得信赖的企业ISO认证招投标必备全国34个省市均可办理
全国咨询热线:199-3586-9001
当前位置:首页>>认证知识

标准化对于科研活动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4-06-17 17:10:18 点击:1768次

一直以来,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消除技术壁垒、增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走向国际,中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实现了从“参与者和贡献者”到“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跃升。

小到一个微波炉,大到高铁列车、特高压输电网……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正踏上“走出去”的新征程,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可以说,标准化为中国产品走出去增添了一双“翅膀”。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实现了从“参与者和贡献者”到“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跃升。截至2022年底,中国主导制定的ISO、IEC国际标准达1337项,在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数超过1.2万人,已成为贡献国际标准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2023年10月14日是第54个世界标准日。世界标准日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确定的纪念日,旨在提高对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

标准化对于科研活动有什么意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可以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在推动标准化的过程中我们又面临着哪些问题?

1.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标准作为全球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的通用语言,影响着全球80%的贸易和投资,在推动科技创新、消除技术壁垒、增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准既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以特高压为例,作为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耗损、占地少的综合优势。近年来,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在成为特高压技术世界领跑者的同时,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达到了新高度。

2005年,国家电网启动特高压输电研发,依托重大工程创新攻关,同步推动技术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将特高压技术创新成功转化为国际标准。

2009年,我国推动IEC成立了TC115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通过TC115平台,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特高压的研发、建设和运维经验。这些国际标准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站±800千伏高压直流项目成功应用,证明了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

2.“先技术后标准”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中国企业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的联动效应愈加凸显。2010年,我国在第74届IEC大会上提交的智能家电移动平台性能评估方法国际标准提案,有效地培育了消费市场。从2008年至2012年,中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国内销售量5年间增长了11倍。

随着5G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能源、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飞速发展,标准在保障互联互通、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信息融合、实现互操作性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标准化机构积极推动治理体系变革,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际标准化‘主阵地’,全球国际标准之争也愈发激烈。”在新兴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先技术后标准”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将标准化工作与技术研发工作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全球范围内标准共通、技术共享。

3.三方面入手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中国作为ISO、IEC常任理事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制定和组织治理变革,为国际标准体系建设积极贡献中国方案。目前,我国承担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工作89个,承担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工作88个,成功提出并组建电子商务、电力机器人、新能源接入电网、脑机接口等领域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在石墨烯、无人机、量子技术、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增材制造等新技术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提案。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国际标准组织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目前担任国际标准组织高层职位以及标准化技术机构负责人的人数依然偏少,引领国际标准化战略方向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ISO和IEC制定的3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中国牵头的国际标准只有1300多项,与我国产业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

三是国际标准化人才短缺。企业标准化整体意识不强,标准化人才队伍“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突出,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于2021年12月正式落户南京,为我国企业提供国际标准化政策研究、项目孵化、标准研制、人才培训、合作交流等全方位服务。中心在零碳电力系统、钙钛矿、未来智慧传感等新兴技术领域积极开展标准化战略研究,主导发布多项IEC战略白皮书,在新型电力系统、动力电池、虚拟电厂、储能等领域形成国际标准化成果10余项,为实现我国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应通过以下举措,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助力我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战略制定和组织治理变革,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储能、钙钛矿等新兴技术领域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研究,在重要规则制定过程中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二是提升国际标准培育能力。围绕重大工程创新与高新科技领域,加大关键技术国际标准化研究力度,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更多技术委员会、形成更多国际标准。

三是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构建国际标准工作人才库,健全国际标准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专家参与到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来


企业分站: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更多分站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993586900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99-3586-9001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