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全国ISO体系认证网
值得信赖的企业ISO认证招投标必备全国34个省市均可办理
全国咨询热线:199-3586-9001
当前位置:首页>>认证知识

三个字总结质量管理体系,精辟!

时间:2024-03-29 08:40:12 点击:2612次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质量管理体系,你会想到什么?

一位从事13年质量经理,总结出“退”、“实”、“细”三大要诀,确实厉害!

扳指算来,从事品质工作已经有13年了,其间不可避免的与质量体系管理发生了一些恩怨。

刚开始那阵,质量体系很吃香,自己也想去考一个审核员,就去学习。那时我们的品质部经理告诉我们,想理解质量,先把体系要求背下来!

从那开始,没日没夜地翻条款,20个条款背的滚瓜烂熟(那是ISO9001\94版)。到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了,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2005年,自己做了品质部经理,要自己组织内审、应对外审,才真正开始去理解体系的具体要求,有了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真的理解了质量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但好景不长,周围的情况又让我陷入了迷惘。那些年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没多少管理经验的沉淀,对体系的理解就是文件、记录和证书。

加之很多审核机构为了自己的业务,放弃了审核原则,一个百多人的厂,两个小时全部审完,车间中就拍一张照片,审核费照拿,证书照发,甚至为了拿到业务而去取悦企业......

让人越来越看不懂,质量管理体系到底怎么了?

2007年,我进入了深圳一家药包材公司。因为企业实行药品企业的管理制度,面对的又都是管理规范的药品企业,质量体系管理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重视,几乎所有为了规范体系管理的要求都会得到老板的认可。

结果不到两年时间,愣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体系框架,虽然不细致,但运行流畅,后面的质量投诉也大幅度的降了下来。这一次,让我真正对质量体系管理产生了尊重。

这些年来,作为品质部经理,一直兼任着公司的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但除过那家令自己都觉得骄傲的药包材企业外,其他的企业中体系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我的职责也就是每年编制一些内审资料,应对外审而已。

无奈之余,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一定要把体系管理当成一项单独的工作内容呢?

在达到审核通过、取得证书的同时,这也是一种管理工具呀!完全可以和其他管理方法一样灵活运用呀,没必要全盘照搬。

想通了之后,这几年一直沉浸在管理方法研究中的我又心动了,一段时间下来,还真给摸出点门道。总结出“退”、“实”、“细”三大要诀出来,权当成“李氏体系管理”的基本理念吧。

Number 01 . 退!!!有进步就是成功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体系管理都以应对审核为主,取得一张证书证明企业的“品质保证能力”,很少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去做。

加之体系管理不能像运动员用了兴奋剂一样立马见效,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所以认同的人太少。

想一下扭转他们的看法和工作习惯,难度太大。所以,采取降低要求的方式,将体系要求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要求,选择一些难度较小、见效较快的目标,由易入难,分步实施,增加可行性。

有进步就是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退”。

现在这家公司里面,混料工序是很关键的一个工序。为了加强和规范混料工序的管理,对所有影响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近30个控制点,去改变难度较大。

我优先选择几个重点去进行控制,如“投料的首件确认、按序号投料、磁铁清理”这三项,坚持了2个月,基本上员工也养成了习惯,问题也一下子少了近30%,这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成绩。

如果真按体系要求的那样“全面理解体系要求,全部按要求去执行、保留操作记录”,那些小学还没毕业,整天忙个不停的操作员要么急的跳脚,要么一下转不过来跳槽了,这就是“退”的重要性。一口吃不了个胖子!

“退”也体现在方法上,我一直坚持“锐角理论”,不知道有没有人提出,如果没有,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就是我了。

采用锐角理论,以“退”为进、分步实现目标,一方面是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更重要的是我缺乏强势的性格决定的,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不过从以往的经验看,效果还算不错。

Number 02 . 实!!!解决实际问题

“实”字诀是说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避虚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借以扭转大家对体系运行“华而不实”的看法,为推动体系管理创造契机。

在这方面,要抓住企业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真正的产生原因,而这些原因的预防措施在体系中一般都会有要求,这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阐述体系要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让大家去理解体系要求的意义,因为与切身利益实际相关,大家基本上都可以接收,慢慢成为体系管理的“粉丝”。

现在这家公司中,以前让大家按体系要求对订单进行评审,以保证品质、交期,但没有人重视,觉得“在一张纸上签个名就能解决问题?

”太虚了,没人愿意去做,最多只是签个名而已,内容都不看。当然,那时候的订单评审表也没写具体要求,只是个表格而已。

由于评审信息不准确,生产计划形同虚设,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产能一直得不到释放,甚至于不能按期交货,怎么急都没用。

去年组织大家对订单评审表进行了细化,每个环节评审什么内容?遇到问题怎么处理?都做了明确,要求大家对自己签的名负上责任。

如“物料是否齐备,欠缺什么?什么时候到位?以前有什么品质问题需要注意?......”

经过大半年的实际运行,虽然还有部分内容不能完全落实,但计划的可行性提高了很多,在人员、设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产能从以前每天的80吨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50吨左右。

大家的产量工资一下子提了上去,这时候去谈订单评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有几个人会去反对呢? 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管理机会,是体系管理的又一大利器。

Number 03 . 细!!!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细”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想让一个要求或规定完全得以执行,准备工作一定要细致。

每个人对管理都有自己的理解,大多数人都认同:管理就是“组织/计划、协调实施、监督检查、改善”。我对管理的理解是:让抽象的事具体化,让复杂的事简单化。

想做到这一点,“具体、细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每个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可能完全一样,想让大家认同一个方向,就不能让他们有任何产品歧义的机会。

在公司的《变更管理规程》中,原来规定的是“人、机、料、法、环发生重大变更时,应该以变更单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申请和审批.....”,那什么是重大变更呢?

如果不是重大变更怎么办?大家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轻则影响效率,重则造成品质事故。

所以,我编制了一份“变更审批一览表”,召集大家,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变更内容全部列出,逐个定义,全部注明了处理方式。这样,什么歧义都没有了,剩下的就看执行了。

我认为品质是控制出来的,在过程中加强了品质巡检的力度,要求对过程中影响品质的因素进行检查和纠正。让所有的检验员去学习和理解品质影响因素,怕半年也不见得能搞定。

就把能想到的影响因素全部列了出来,大概有80多条吧,编成巡检表,他们要做的只是在每个工序一条条的对过去,在相应的位置打“√”、“×”就行了,一周之内全都会了。

我们做的还可以再“细”一些!

在这儿只能把自己的一点儿经验总结出来,当然,想做好质量体系管理会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只要沉浸其中,一定会有所感悟。相信可以找到更适用于自己的方法。

千万不要为应付拿证书、搞内审、过外审这些东西所迷惑,这只是一场“阴谋”。

当你真正把体系运行与企业实际运转起来时,企业受益也就不远了。愿有志于体系管理的朋友越走越好!

Number 04 . 《质量三字经》

接下来,分享《质量三字经》,欢迎大家收藏学习!

● 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 质量概念“三个阶段”:符合性质量的概念,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广义质量的概念。

● 质量检验“三种形式”: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实物检验,派员进厂(驻厂)验收。

● 质量检验“三种时机”:进货或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或成品检验。

● 质量检查“三种方式”: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百分之百检验或产品筛选),免检。

● 质量检查“三个项目”:外观,尺寸,性能。

● 质量“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首检,巡检,末检。

● 首件“三检制”:工人自检,班组长复检,检验员检验。

● 不合格品“三种缺陷”:严重缺陷(CR),主要缺陷(MA),次要缺陷(MI)。

● 不合格品“三种处理方式”: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降低,报废或拒收。

● 质量“三不”: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移交不合格产品。

● 质量“三按” :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

● 质量“三员”:产品质量检验员,质量第一宣传员,生产技术辅导员。

● 质量“三满意”:服务的态度员工满意,检验过的产品下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客户满意。

● 质量事故“三分析”: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危害性,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 质量事故“三不放过”: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 体系运行“三种态度”:扯淡、扯皮、吹牛逼。

● 体系人员的“三种工作状态”:上网、聊天、玩游戏。

● 质量部的“三种情况”:哪都瞎掺和、投诉就找你、审核就牵头。

● 检验员的“三低”:工资低、职位低、过错不低。

● 总经理的“三种质量承诺”:支持你、奖励你、狠罚他。

● 外审员的“3种职业病”:你策划了吗?你验证了吗?你关闭了吗?

● 作业指导书的“三种情况”:不知在哪!没人查看!看了白看。

● 质量员“三状态”:

· 出现问题------救火消防员状态;

· 纠正问题-----到处求人状态;

· 编写客户7步法报告----忽悠不赔钱状态。

● 质量人的“三心”:责任心,细心,平常心。

● 品质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QC)、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

● 品质控制“三阶段”:来料、制程、出货。

● 品质“严把三关”:进料关、生产关、出厂关。

● 品质管理“三现”:现场、现物、现时。

● 品质检验“三种方法”:全检、抽检、免检。

● 品质判别“三种结论”:合格、特采、拒收。

● 品质抽样检验“三种方式”:一次抽检、二次抽检、多次抽检。

● 品质管制“三个阶段”: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品质突破。

● 品质“三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 品质管理“三注重”:注重过程、注重预防、注重细节。

● 品质控制“三方法”:自检、互检、专检。

● 品质检验“三方法”:首检、巡检、终检。

● 品质管理“三不放过”: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追查责任不放过、不落实改善措施不放过。

● 品质管理“三追求”:追求零缺陷、追求零差错、追求零投诉。

● 品质管理“三颜色”:红色(不合格)、黄色(返工/返修)、绿色(合格)。

● 搞质量的“3种死法”:

累死--真心真意的去搞质量;

闲死--弄虚作假的去搞质量;

怨死--只要出了问题,就是质量问题。

企业分站: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更多分站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9935869001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99-3586-9001

二维码
线